洗牙有损牙齿?家用节能灯致癌?2018流言榜,你中枪了吗?

  • tpys
    Lv.17 返璞归真
  • 2019-01-14 17:28:13
洗牙有损牙齿?家用节能灯致癌?2018流言榜,你中枪了吗?



01-14 06:30



咖啡含致癌物?

室外能见度低都是重污染惹的祸?

家用节能灯致癌还有剧毒?

北极32℃将导致北极熊灭绝?

洗牙对牙齿有害?

……

你是否也见过这些流言?

2018年度十大“科学”流言求真榜揭晓

一起来鉴别流言、去伪存真吧!

01谣言: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

流言

一种流行说法称:人的体质有酸碱之分,偏酸性的体质会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疾病。想要不生病,必须通过碱性食物及保健品保持身体的碱性。



真相:

“酸碱体质”本身是一个伪理论。自从十几年前这个“理论”诞生以来,国内外众多科学家、医生和科普工作者,就一直强调它是一场骗局。关于酸碱性体质,连一篇像样的文献、一点最简单的科学研究都没有。

事实上,人体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其中很多反应对酸碱度十分敏感,人体有一套强大、有效的调节系统,使pH值保持基本稳定,只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波动。也就是说,人食用任何食物都不会改变人体的pH值,就算是喝醋也不会让人体变得酸性更强。至于“酸性体质生女碱性体质生男”,更是无稽之谈。

02谣言:咖啡含致癌物饮用会致癌

流言

2018年美国一家法院裁决含有丙烯酰胺的咖啡产品须贴警告标签。丙烯酰胺被列为致癌物质,因此有不少人认为,饮用含丙烯酰胺的咖啡会致癌。



真相:

咖啡和癌症联系在一起,与丙烯酰胺的致癌物身份脱不开关系。按照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分类,丙烯酰胺被列为2A类致癌物。但是,2A类致癌物的含义是,在动物实验中具有明确致癌作用,针对人群研究结果则尚无定论。所以,丙烯酰胺对人类只是具有潜在致癌性。

根据《食品与化学品毒物学》期刊2010年刊载的一篇文章,当人体每日每千克体重摄入2.6微克至16微克丙烯酰胺时,才会有罹患癌症的风险。如此算来,一个体重55公斤的咖啡爱好者,每天至少要喝318杯黑咖啡才可能产生致癌的风险。所以,普通人每天喝几杯咖啡,远不足以达到致癌剂量。

03

谣言:疫苗可以不用接种

流言

去年爆发的疫苗新闻让一些人对疫苗心生恐惧。有人认为,疫苗总“出事”,所有疫苗都不值得信任,而且疫苗其实没有效果,不接种也没关系。



真相:

到目前为止,疫苗是人类对抗传染性疾病最有力的武器。通过疫苗接种,人类已经消灭了天花,脊髓灰质炎病例减少了99%,白喉等传染病发病罕见。目前我国之所以能将白喉、百日咳和新生儿破伤风控制在较低水平,靠的就是极高的接种率。不接种疫苗的后果很严重。例如未接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而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约90%以上将发展成慢性乙肝。

接种疫苗总体而言是安全的,所获得的收益远大于可能由其带来的危害。我们不能因害怕接种到问题疫苗而放弃疫苗接种,只有足够多的人接种疫苗,才能够形成广泛有力的防御。

04

谣言:经常洗牙对牙齿有害?

流言

越来越多人会去医院清洗自己的牙齿。但也有人认为,洗牙之后牙龈萎缩得更快,牙齿变小变松,牙缝也会变大,所以不要随意洗牙。

真相:

牙龈与牙根面之间不是紧密附着的,而是存在一条0.5毫米至2毫米的浅沟,称为龈沟。龈沟内易积存食物碎屑、附着菌斑。这些菌斑不断堆积,久而久之就成了牙结石。牙结石会造成牙龈发炎萎缩,最终导致牙齿脱落。

洗牙清除掉牙结石后,牙根重新暴露,牙齿也就更敏感了,所以喝冷热水会觉得酸。至于牙缝变大、牙齿松动,说明牙齿本来就有问题,很可能牙龈已经开始萎缩,并不是洗牙导致的,而是牙周病所致。如不及时洗牙,情况只会更糟。

05

谣言:北斗地图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流言

2018年 5月上线的北斗地图App使用的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可以替代美国的GPS。



真相:

北斗地图不等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如果手机不具备支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硬件,那么即使下载了北斗地图,也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没关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欧盟伽利略系统构成全球四大导航系统。

北斗地图与百度地图、高德地图一样,属于地图软件。地图软件的定位功能全靠手机硬件,手机中装载了哪个卫星定位系统的芯片,地图软件采用哪个卫星定位系统做定位。

06

谣言:家用节能灯致癌还有剧毒?

流言

有文章称,试验证明节能灯泡在使用时比普通灯泡发出的紫外线辐射更强。有人认为:节能灯泡会诱发多种癌症,且因含有汞元素可能致命。

真相:

国内外权威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显示,节能灯的紫外线辐射的总能量只占节能灯释放总能量的6‰。也就是说15瓦节能灯的紫外线功率仅为0.09瓦,而且,节能灯里的长波紫外线不会穿透人体的真皮层。

流言称节能灯泡中含有一种剧毒物质——汞元素,一旦人体吸入了2.5克该物质,就会死亡。事实上,一只节能灯中只有几毫克汞。要几百只灯同时碎掉,并且是在一个很小的密闭环境下,全被一个人吸入才有可能对人造成危害。

07

谣言:科学家发现了人体新器官——间质?

流言

2018年3月27日,一篇题为《人体组织中一种新的间质组织结构及其分布》的论文在美国发表,之后掀起了一股“新器官”报道狂潮。

真相:

论文原文无论是题目还是正文,通篇找不到新器官的说法。从字面就可以看出,间质目前还仅在组织层面,离器官差着一个等级。间质的“庐山真面目”就是若干结缔组织、胶原蛋白和内衬细胞组成的网状微型液体腔。把这样一个非典型的简单构造称作器官,实在牵强。从论文原文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到的间质是人体内能够容纳细胞外液(即间质液)的组织空间,这和很早以前就提出的“细胞外间质”属于同一范畴。所以间质既不是新提出的,也算不上是首次发现。

08

谣言:宇宙墙为宇宙划定了边界

流言

一则广为流传的网络新闻称,在距离地球一百亿光年之外的波江座里,有一条横跨35亿光年的真空带,也就是所谓的宇宙墙,为宇宙划出了边界。

真相:

这完全是一则假新闻,来源未知,文字略有不同的“报道”也都是相互抄袭而成。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天文学家们就在观测中发现了这种由许多星系组成的、长条形的大尺度结构,被天文学家们戏称为“great wall”,可以译为“星系长城”或者“星系之墙”,国内当时一般翻译为“巨壁”。这样的结构被发现过很多次,这一次的发现比以往发现的类似结构更大、形成更早。假新闻的炮制者显然是曲解了“墙”这个词的含义,将小道消息汇成了这篇耸人听闻的假新闻。

09

谣言:北极32℃高温将导致北极熊灭绝

流言

去年有新闻报道,北极32℃高温导致冰川迅速融化,北极熊不得不跋涉更远寻找食物。有解读称,北极熊因体能极限已很难觅食,正在灭绝。



真相:

“北极”包括的范围很大,并非全是冰天雪地。最高温地点出现在欧亚大陆西北角的挪威西北部海岸,该地区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温度本来就比同纬度的北极地区要暖和一些,出现32℃并不奇怪。

另外关于北极熊的数量,根据权威机构发布的2018年北极熊数量和趋势预测地图,截至2018年7月,从总体上来说,北极熊数量在2018年展望为“稳定到上涨”。所以,说北极熊“正在灭绝”也并不准确。

10

谣言:室外能见度低都是重污染惹的祸

流言

2018年7月底8月初,北京城大气能见度很低。不少人认为,肯定又是遇到重污染了。有人觉得,凡是能见度低,就是重污染惹的祸。

真相:

能见度高低主要受四个方面因素影响:颗粒物浓度、化学成分、相对湿度、太阳辐射。我们常说的“空气质量”只代表颗粒物浓度。湿度对能见度也会有调节作用。夏季“桑拿天”湿度较大,就像洗完澡后的卫生间充满水汽,所以能见度降低。从视觉上,这和颗粒物浓度高导致的污染天气很像,所以容易被误认为“空气质量重污染”。事实上,北京空气重污染预警并没有把能见度作为制定标准的指标。

文章来源:北京晚报


共4条评论
{:chijing:}
2019-01-14 17:34回复 0
谢谢谢谢
2019-01-14 22:01回复 0

2019-04-30 17:29回复 0

2019-04-30 17:29回复 0
打开邻友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