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非洲去:中国创业者的“西游记”

  • 邻友
  • 2019-12-05 10:34:36
【非洲诱惑】
文 | 刘怡

世界的中心在哪里?
打开任何一本最常见的全球地图册,似乎都足以回答这个看似无聊的问题。南北极点永远被标注在地图上下两侧的正中央,蓝色的太平洋占据了视线中心最醒目的位置,围绕它分布着欧亚大陆和北美洲这两座人口稠密的浮岛。赤道下方的空间中,以澳大利亚这块孤零零的陆地最为扎眼。非洲和南美洲被挤到了左右两侧的角落里,其轮廓因为地球曲率发生了变形。

但没有人关心它们:一幅以北半球高度紧凑的“世界岛”作为中心的地图,恰好符合我们对16世纪以来全球历史的一般印象。在这幅图景里,非洲是边缘,是受支配者。

如果我告诉你,只需要换一种绘图方法,长久以来的刻板印象就会被完全颠覆呢?

1569年,弗兰德地理学家墨卡托发布了第一份按照正轴等角圆柱投影法绘制的世界地图。在这张202厘米长、124厘米宽的矩形图像上,非洲占据了醒目的中央位置,并且相当合情合理:作为一个横亘在赤道之上的庞然大物,非洲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拥有全世界最温热的气候以及最丰富的物种特征。沿着东非大裂谷的延伸,我们可以描画出人类祖先由近及远迁徙的路线图,并且第一次正视这块漂浮着的大陆的实际面积。

如果再进一步告诉你,今天的非洲已经是全世界人口第二多(13.07亿人)的大洲,并且它在过去6年里的平均GDP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圈中位居第一呢?你还会坚持它仅仅是世界地图中的一个边缘板块吗?

非洲作为重要新兴市场的崛起,是过去25年全球经济发生的最富戏剧性的变化之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主流媒体关于非洲事务的典型报道还是“黑鹰坠落于摩加迪沙”、“卢旺达大屠杀”以及“安哥拉内战”。1995年,7.19亿非洲人在全球名义GDP总量中仅仅贡献1.2%的份额,在世界贸易额中的占比是2%。当时《经济学人》杂志把那里称为“没有希望的大陆”,它似乎已经要被除它以外的世界彻底抛弃。

但到了今天,非洲诸国已经连续10年实现平均幅度超过5.5%的GDP增长,54个国家中有25个基本实现了民主化转轨。南非的通信业、卢旺达和摩洛哥的旅游业以及尼日利亚的出口农产品在世界舞台上都拥有了一席之地,在内罗毕、拉各斯和基加利兴起了人称“草原硅谷”的IT产业群。就连过去被视为全球贫困问题“黑洞”的撒哈拉以南地区,在2007年之后的经济增速也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呈现出迅猛的追赶势头。

同样身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中国,在非洲经济的崛起进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2018年,中国和非洲实现双边贸易额2042亿美元,中国连续十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据商务部透露,目前中国在整个非洲设立的各类企业已经超过3700家,对非洲全行业直接投资存量超过460亿美元。

从工矿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再到服务业升级,今天非洲的几乎每一个经济部门都不乏中国资本和中国企业家的身影。在国内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已经放缓的今天,非洲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走出去”的桥头堡,也是最新的创业热土。


面对蓬勃兴起的非洲,很多中国商人已经不满足仅仅是贸易往来,而是直接去非洲创业。| 黄宇 摄

当然,将可能性变为现实,其间需要经历种种始料未及的考验。非洲国家惊人的人口增长率、贫富差距过于悬殊的状况以及底子更差的基础设施,天然地决定了过去20多年在中国已经应验的成功商业模式未必能原样复制。欧美资本在部分高利润行业已经抢占先机的现实,也意味着初来乍到的中国企业必须与经验更丰富的对手展开竞争。更重要的还有破除以往我们脑海中对非洲形成的刻板偏见——关于当地人民的真实需求,关于他们的社会习俗以及组织观念,甚至关于他们对幸福的定义。在此前提下,商业活动才有成功的可能。

与过去我们脑海中非洲“远隔万里,音讯不通”的印象不同,中国和非洲的经济渊源,可以追溯到半个多世纪以前。60年代,华商资本以香港为起点、大举进入刚刚获得独立的西南非洲诸国;他们在当地奠定的劳动密性产业基础,至今仍发挥着价值重大的作用。新中国对东非一系列国家的物资和基础设施援助,则在当地建立了关于这个东亚大国的最初概念。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纺织品、假发、电器等廉价日用消费品为代表的“中国制造”商品大量涌入非洲,在中非两地都造就了一个数量可观的外贸商人群体,经历了种种沉浮。

埃塞俄比亚,华坚鞋厂流水线上的女工。| 黄宇 摄

到了21世纪第二个十年接近结束的今天,踏上非洲这块热土的中国创业者,已经是50年中的第三代人。和曾经沧海的前辈们相比,他们是一群接受过更好教育、更通晓全球资本运行规则的新牌手,既不乏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奋斗精神,又更懂得借助“时”与“势”的力量。

跟随着他们的脚步,我们进入非洲三个资源禀赋与历史条件差异显著的国家:西非第一大经济体尼日利亚,传统经济强国南非,东方新兴势力埃塞俄比亚,去记录不同背景、不同行业的中国创业者在当地打拼的故事。他们未必已经成为估值可观的“独角兽”或者行业领头羊,但都对非洲的前景怀抱信心,尤其相信自己可以在这一波增长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


从吉马工业园来培训的埃塞工人参加晨训,中方和埃方干部一起领跑。| 黄宇 摄

于是,我们记录下这样的故事:毕业于美国名校商学院的年轻企业家和半文盲的尼日利亚司机专注地讨论业务问题,拥堵严重的泥泞道路通往成片出现的新厂房,本地知名的商业银行开始雇用中国籍高管。来到非洲的中国人都被这片土地所改变,也开始尝试参与改变非洲。

一位初创医疗企业负责人告诉我:“我们所认为的非洲人的‘懒散懈怠’,并不是所谓民族性,而是一种面对残酷现实时的无力感:贫富差距实在太大,努力又有何用?但如果你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一套相对公平的考核制度,本地员工是会很珍惜工作机会的。”


尼日利亚拉各斯街头的一处小黄巴停靠站,售票员和本地工会成员正在等待晚高峰的乘客到来。| 李亚楠 摄

就在我走出拉各斯机场的第二天,11月14日,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抵达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出席了在当地举行的第一届尼日利亚数字经济峰会。马云在致辞中表示,他在非洲创业者身上看到了20年前的自己,“希望今天出生在非洲,重新开始我20年前的旅程”。尼日利亚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以及2亿人口的可观市场,也令他“倍感兴奋”。他相信中国创新经济的经验会对尼日利亚有所帮助,并乐于投入其中。
从东亚到西非,故事显然才刚刚开始。

文章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共1条评论
现代淘金圣地
2019-12-05 10:35回复 0
打开邻友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