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点我来守 下班我“上岗” ——望京最美抗疫人马俊华

上午10点刚过一刻,马俊华已匆匆吃完“午饭”,戴上红袖标,她从自家窗户望一眼小区南门的岗位,雷厉风行的她,急匆匆就下楼了。
马俊华的“午饭”时间与众不同,不是因为晚起而顺延的“早饭”,而是因为上岗带来的午饭提前。别人吃饭我上岗,别人下班我“上班”,两个多月的战疫历程,马俊华和二支部的党员们,成了饭点上的“守门人”,下班时的“逆行者”。

老骥伏枥,19名党员全上岗

鼠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有的平静,也打破了春节的团圆。社区作为疫情防控的第一线,面临人手紧、任务重、时间长的紧迫压力,作为花家地南里社区第二党支部书记,已经年近70的马俊华向社区党委提出:我来上!
没有复杂的表达,没有煽情的言语,马俊华就走上了战疫岗位。“当时其实也是有些害怕的,都没有见过这病毒,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但我是党员,还是支部书记,我不上谁上。马俊华不畏危险,冲在了抗疫第一线,也感动和影响了支部里的党员们,在马俊华的带领下,19名支部党员,全都参与到社区一线值守中,没有一个掉队。
“我们支部共有39名党员,好些党员不在这住,有的在外地,最小的党员也61岁,平均年龄在70岁左右,许多党员家里还要照顾老伴,照顾孙子。即便如此,我向大家发出参与志愿值守的号召后,在住的19名党员,没有一位有怨言,大家都克服自身的困难,走向抗疫一线。”
19名党员全上岗,让马俊华颇为感动,这支“老年党员志愿团”,肩负着党员的使命和责任,以老骥伏枥的意志,站好每一班岗。

饭点来值守,下班去“上岗”

对于马俊华来说,这两个多月的生活时“反着来的”,别人都在忙忙碌碌准备做午饭的时候,她去值守了;当别人匆匆忙忙下班回家时,她来“上岗”了。而这背后,正是这位“逆行者”的无悔担当。
疫情初期,街道、社区面临的防控压力非常大,不仅要进行点位值守,还要入户、入企业走访、宣传、登记,对小区进行消杀、巡逻等等,经常忙得顾不上吃饭。马俊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向社区党委主动提出,由她和支部党员在饭点和下班时值守,让社工们有个缓冲。
“我们离家近,早点吃,早点上岗,倒腾得开,让咱工作人员饭点也能稍微歇一会儿,缓缓。”看似平淡的话语,却扛着千斤的重担。对这群年近古稀的老党员来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有的要照顾两个孙子,有的要照看身体不好的老伴,有的要照顾年迈的母亲。即便如此,没有一个党员抱怨,没有一位党员缺席。寒冬去,初春来,马俊华和二支部的党员们,成为最坚实的“逆行者”。
最让马俊华感动的是,许多老党员克服重重困难,也要来参与值守。“我们支部的老党员刘进岗,49年出生,和新中国是同龄人,虽然不在小区住,但仍坚持参加值守,有时遇上堵车,要做一个来小时的公交车,来不及吃饭,只能啃点饼干、面包。”“还有的党员,家里有两个孙子、孙女要照顾,但都没有耽误上岗。”
在社区最需要的时候,最需要的岗位上,马俊华和二支部的党员们,成为一面坚守不倒的旗帜。

古稀“夫妻岗”,战疫全天候

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的马俊华,不光带领着二支部的党员们参与志愿值守,连自己的老伴也“发动”了。她爱人也是党员,在马俊华的鼓励和带动下,也参与到社区值守中来。这对古稀“夫妻战疫岗”,成为社区里一道别样的风景。
对于其他党员来说,值守时间安排固定,对于马俊华来说,战疫却是全天候的。马俊华的家住在靠近南门,家里阳台就能望见南门岗亭。即使在不是自己值守的时间段,她也时不时的望一望,惦记着大家。
花家地南里小区,共有18栋楼,而南门则是居民们经常进出的大门,大约有15栋的居民都选择从南门进出,再加上吃饭、下班时间进出居民量更大,人更多,任务更重。对马俊华来说,也是一项不小的考验。
“刚开始的时候,有些居民不太理解,不愿意配合,有的骑着摩托车就往里走。有的还说这怪话:这些老头老太太,怎么这么多事……”面对居民的不理解,面对一些人的冷嘲热讽,马俊华对待防疫工作依旧特“较真”,出入证必须出示,体温必须测,几个月的坚守,也换来了大家的理解、认可和敬佩。
值守岗位不方便,没有厕所,一站就是两到三小时,不在自己值班的时间,马俊华也会过来,让党员们喝口水、上趟厕所、歇歇脚,自己来替上。有一次,来回奔波的刘进岗腰疼的直不起来,马俊华让他赶快去休息,自己顶了上去。
从夫妻战疫,到全天候战疫,马俊华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鼓舞人心的话语,她所做的,就是最危急的时候我上,我困难的时候我守,最累的时候我顶。
共3条评论
这才是真男人
2020-08-05 08:45回复 0
好👍
2020-08-05 20:54回复 0
{:guzhang:}
2020-08-06 05:35回复 0
打开邻友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