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统计局公布2023年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
2024年6月19日,北京市统计局网站在2024年度统计资料发布了2023年人口与就业统计数据,其中2023年北京市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88413元,比2022年178476元增长了9937元,增长率为5.6%。


根据2019年8月16日发布的《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按照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计算经济补偿封顶基数的通告》规定,将北京市统计部门发布的北京市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作为《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由当地政府公布的全市职工平均工资来计算经济补偿的封顶基数。2023年北京市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88413元,因此2023年北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15701元。用人单位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计算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时,如果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因此,2024年6月19日及之后北京市的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在计算经济补偿的封顶基数时,应当执行2023年北京市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188413元,即月平均工资封顶基数为15701元*3倍=47103元。如果员工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超过12年,且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超过47103元的,用人单位支付的经济补偿封顶金额为565239元。但如果用人单位是在2024年6月19日之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已经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封顶计算已执行2022年北京市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则劳动者不能主张重新计算补发差额。由于各地规定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统计口径和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在异地用工时采用何地的平均工资标准将决定劳动者可以获得的经济补偿金额。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劳动合同履行地与用人单位注册地不一致的,有关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劳动保护、劳动条件、职业危害防护和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等事项,按照劳动合同履行地的有关规定执行;用人单位注册地的有关标准高于劳动合同履行地的有关标准,且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按照用人单位注册地的有关规定执行的,从其约定。因此,如果用人单位注册地在北京,劳动者劳动合同履行地在外地时,原则上应当适用工作地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只有员工劳动合同履行地在北京时,才可以适用北京市的平均工资标准。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后有关优惠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3倍数额的部分,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因此,2024年6月19日及之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向员工支付的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总额在565239元及以下的部分,员工可以免交个人所得税,超过565239元的部分,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需要注意的是,北京市五险一金缴费的上下限基数并不采用北京市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各项社会保险缴费上下限基数采用的是上年度北京市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用人单位可以关注2024年7月北京市相关部门发布的最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