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街坊的故事
酒仙桥的记忆
每一个“老物件”都有回忆
记录着这一方的变迁
作为老工业电子基地,酒仙桥的历史是一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史,是一部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创业史。光阴的“老照片”、岁月留痕的“老物件”见证着酒仙桥地区的发展变迁,即日起开展“拾光知味久爱情浓”老物件征集活动,让我们一起唤醒记忆,重温旧时光。
征集内容
1、有关酒仙桥及电子工业历史的各类文献:包括照片、日记、奖状、证书、挂历、手稿、以及任何有纪念意义的纸本材料。
2、有关酒仙桥及电子工业历史的各类实物:包括家具(带工厂编号)、纪念品、奖章、奖杯、工具、文具、设备等实物资料。以及体现老电子生产基地的生产用品,如电子管、收音机等电子机械制品和元器件等等。
3、酒仙桥及电子工业历史名人的用品、著作、题词、图文等实物资料。
4、在酒仙桥进行创作或与酒仙桥建设相关的作品或线索。包括但不限于绘画、雕塑、传统工艺作品、剪纸等。
5、反映酒仙桥“小红帽”历史的志愿服务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小红帽“志愿奖章、证书、照片等资料。
6、其它与酒仙桥及电子工业历史相关的具有历史性文化性的实物资料。

征集时间:
2025年2月15日至活动结束
联系人:
李老师 13161100361 (同微信)
桥 桥 18211192802 (同微信)
陆老师 64309148
鼓励单位或个人以捐赠的形式捐赠物品,符合收藏、展示标准,酒仙桥街道将为捐赠者颁发荣誉证书、感谢信以及精美礼品一份。

酒仙桥老照片

1969年的电子足球场 右侧圆形水泥盘是掷铁饼的投掷点 远处楼房是酒仙桥中学教学楼(邻友圈网友:蓝色月光月色蓝)

酒仙桥是我们的父辈们青春记忆。它曾有过辉煌的历史,我们几代人都对它太有感情了。说起酒仙桥的变迁,老酒仙桥的模样、往事又一幕幕浮现在我眼前……

这一地区的房屋大多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那时,酒仙桥到处是乱坟岗子、杂草丛生、没有人烟的地方。,“先建设后生活”的口号,让许多人住进了临时搭建的平房住了半个世纪。



从1952年起,在原“苏联”和“德国”的援助下,国家在酒仙桥辖域中部建起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的电子管企业——北京电子管厂(774厂),而后于辖域北部相继建起了北京电机总厂、北京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即706厂、707厂、718厂、798厂、751厂,后来也叫718大院),5、60年代的中国的电子工业主要为国防服务,对外保密。因此,这些“7”字头厂很长时间笼罩着神秘的光环。辖域南部建起了电子工业职工生活宿舍区,形成酒仙桥一街坊、四街坊、六街坊、七街坊、十街坊统建住宅区……


60年代,有线电厂(738厂)、邮电设备厂(506厂)、建中机器厂(700厂)、通讯设备厂、无线电二厂、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原北京市第四机械工业部所属第11研究所),生产我国的军工产品。我们国家许多飞机、火箭等上天的尖端产品-电阻电容,都是从这些“7”字头厂生产出来的;还有,当时首都北京天安门长安街两旁的音响设备,都是出自于797、718厂等等……

酒仙桥原来叫“福利区”,坐落在桥头的有电子影剧院(当初,这个电影院非常时尚,每逢有著名的电影,厂里工会都会组织工人去看电影。靠近四街坊有酒仙桥大球场(每年冬天,这里则变成了滑冰场)、酒仙桥菜站、东风农场(农场);靠近六街坊有个烧暖气的地区锅炉房,旁边有个大煤场,酒仙桥派出所、718联合厂大食堂、北京无线电工程学院;靠近一街坊附近的有酒仙桥中心小学、电子管厂食堂、职工医院(即现在的华信医院)、北京市第94中学、酒仙桥商场、酒仙桥新华书店(那个年代,地区有个新华书店就相当不易了);靠近十街坊的有酒仙桥二小。后来,有红霞电影院、酒仙桥三小、四小……医院、学校都是配套的,真是一个“福利区”。酒仙桥的路原来都是沙子路,后来铺了只有通过两辆车宽的柏油马路。看到这样的树和闻到这样的花香。酒仙桥中心小学和职工医院附近种着许多天女散花式的粉色的合欢花树,特别的好看,……
内容摘自酒仙桥老街坊
#酒仙桥老照片 #酒仙桥旧改 #酒仙桥旧改二期 #酒仙桥危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