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阅读小达人 读《美的历程》可以给我带来什么?这是我在读之前产生的最大的困惑。我既不是文科生,也不是艺术生,读这种“闲”书对学理没有任何用处。但是,带着对中华文明美在何处的困惑与好奇,我终于选择了这本书,第一次完整看完了一本关于历史的书。
这是一本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志青年人手一本的书,它生逢其时,在一个社会苏醒,文艺解放的时代诞生,为求知欲渴的青年人们带来了一把解锁中国美学的钥匙。其文如音乐一般优美有节奏,是厚积薄发产生的热潮,而不是如今多数网红为博取关注度赚快钱而出丑取乐大众,被抬高后有迅速跌落的一时红火。
冯友兰先生说“《美的历程》是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 ”在读之前我误以为这只是一本没有章法全凭心意讲述中华文化艺术的书,然而一看到目录我就知道大错特错。这不仅是一本很有章法的书,更是有个人对每个时代美学认知的精髓提炼总结的一本艺术性的美学历史著作。我愿用“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来形容它。它似薄而非薄,阅读的过程好似一场匆匆的历史巡礼,乱花渐欲迷人眼。
书的内容很多,但精练有序,多以一代为一章,将一个时代的美学归纳出其特点。书中反复提到“美是有意味的形式”,即美是消除了任何利害关系、不同于一般日常情感的审美情感,这也是贯穿全书的主线。
我想据书大致总结一下每个时代的美学特点。新时代早期的陶器活泼自由,新石器时代晚期则僵硬严峻;夏商周的青铜器狞厉厚重;先秦时期理性协调,楚汉时期浪漫蓬勃而古拙;魏晋时期潇洒超然中掩藏着悲伤,南北朝的佛像宏伟而令人热烈迷狂;唐朝文艺从盛唐元气淋漓、百花齐放到中唐潇洒中含伤感忧郁;宋优雅而纤细,元平凡简单、畅达直率;明清则将文艺世俗化,文艺浪漫感伤而具有批判性,工艺则精细俗艳。
现在,我终于能回答开头的问题:读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什么?它带来的不是即时的或者具象化的奖励,而是一种如暗流般潜藏于心的无用之用。它带给我全新的看待文化,文明与美的视角,使我的审美不单一刻板;它弥补了我缺失的对中华文化之美的感受,使我能够欣赏从前不屑一顾的艺术品,书画,乃至文章。从前我对孔子的学说大为抵制,读书后才意识到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中国文化影响如此之深远,是与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从未接触过美学的人来说,对与那些对中华历史了解甚少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一本让人打开新世界的好书,虽然读起来会有些困难,但只要读一部分,就可以收获一部分的新天地,拥抱从未接触过的美学寰宇,将对美的感知融入骨血。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这个读书变少,看短视频很多的时代依然要坚持看书。书看起来很慢,完全没有短视频获取信息快,但是“慢就是快,少即是多”,爱读书的人一定可以汲取更广泛的营养,汇聚成属于自己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