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硕士的时候,报考的导师只招3名硕士,过线的只有三位,我认为自己肯定考上了。结果,没录取我。录取了一位英语没过国家线的考生。录取的另两位学生一位在当地上的大学,另一位是学校老师的孩子,来往颇多,早都与导师成了熟人,考过的都知道,英语没过国家线是不该有录取机会的。本来我该上不了了,恰好有熟人认识学校的一位老师,把我调到了其他专业。我不知道没录取也不知道调专业,结束了告诉我的。当时我不知道原因,上学后其他同学告诉我的,谁,英语没过线,把你顶替了。
国家有硬标准的考试,有人也能整成灵活的
考博士的时候,通常会有差额面试,准备报考的学校,一是想考这位老师,二是听说肯定录取笔试第一名,面试是走过场(当时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是差额面试,最后是评综合实力还是其他,就不好说了。不用提前联系导师,联系了也没用,笔试成绩决定结果),每个导师通常只招一名学生,最多一个专业比如5个博导收6个学生,当然前提是第二个学生成绩也没问题。听说多年以前,有过一件事,听一耳朵,不确定真假,不知什么人,成绩特别差,不知什么人打招呼,非要录取。最后学校把真实入学成绩录入系统,拒不了,做能做的吧。就这一点,佩服学校,坚决不改入学成绩。听一位同学说过一件事,有个考生经常和她的导师联系,很熟,导师也很喜欢他,但一直分数不够,考了几年,放弃了。如果是申请制,别人肯定竞争不过。
现在博士都改申请制了?经历过的都知道,考试制度不是没问题,考试制度肯定比申请制度的问题少的多。
健美操特长生上了清华,四中板凳篮球队员以篮球综合成绩第二?(不确定,好像是第二)上了北大,某个有才华没运动细胞好像不会游泳的的脱口秀演员有个可以高考走捷径的游泳证书,虽然最后没用上。
特长生渠道比考试渠道问题多,申请渠道比考试渠道问题多。
如果都是申请制,难有公平可言……男老师睡男学生、男老师睡女学生,以后也会出现女老师睡男学生吧…….
我的导师是传统学者型的,原来觉得正常,现在发现,也许是幸运,不知还有多少这类学者。
各个圈有越来越多匪夷所思的事情......
孩子将来如果想成为博士,还能像我当年考博一样公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