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健康分享活动回顾】中医体质辨识与慢性创面预防,公益知识讲座!

7月8日,霍营街道联合昌平中西医结合医院举办了一场聚焦 “糖尿病足的预防治疗” 与 “中医 9 种体质辨识” 的医疗健康分享活动圆满落幕。两位资深医师分别从西医防治与中医调理的角度,为在场听众带来了实用且深入的健康知识,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收获了守护健康的 “干货”。

一、糖尿病足:别让小伤口变成大麻烦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棘手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却也是可防可控的健康隐患。讲座中,医师用真实案例敲响警钟: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导致足部感觉减退,哪怕是微小的擦伤、鸡眼,都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发展成难以愈合的溃疡,严重时甚至面临截肢风险。
预防大于治疗:控制血糖是基础,日常需坚持 “每日足检”—— 观察足部皮肤颜色、温度,检查是否有破损、水泡或鸡眼;选择宽松透气的鞋袜,避免赤脚行走;洗脚时水温控制在 37℃左右(可用手腕内侧试温),洗完后轻轻擦干,尤其注意脚趾缝。
治疗需及时干预:一旦发现足部伤口,切勿自行处理,应第一时间就医。医师强调,糖尿病足治疗讲究 “早” 与 “专”,通过清创、抗感染、改善循环等综合手段,多数早期创面可顺利愈合。同时,戒烟、控制血压和血脂,能显著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病风险。


二、中医 9 种体质:找到属于你的健康调理指南
“为什么别人吃凉的没事,我一吃就腹泻?”“总觉得乏力怕冷,是不是体质出了问题?” 针对这些常见困惑,中医医师系统解读了中医 9 种体质的辨识与调理方法,让抽象的 “体质” 变得可感知、可应对。
9 种体质各有特点:平和体质是健康的 “理想型”,表现为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而气虚体质常感乏力、易感冒,阳虚体质畏寒怕冷、手足不温,阴虚体质则易口干舌燥、手足心热。此外,痰湿体质多体型肥胖、舌苔厚腻;湿热体质易生痤疮、口苦口臭;血瘀体质常见面色暗沉、易有瘀斑;气郁体质多情绪抑郁、睡眠不佳;特禀体质则易过敏,如花粉症、湿疹等。


体质调理因人而异:医师强调 “体质无绝对好坏,但需对症调理”。例如,气虚者可多吃山药、莲子,适度艾灸足三里;阳虚者可食用羊肉、生姜,避免生冷食物;痰湿体质需少吃甜腻,多运动出汗以化痰湿。现场还设置了简单的体质自测环节,听众们对照症状表,纷纷找到自己的 “体质标签”。




活动尾声:把脉义诊,还提供针灸和贴耳豆的服务
讲座结束后,大家排队等着医师把脉,大家真诚跟医生交流,得到了医生的指点和建议,医生当场给一些人开了方子,也有针灸和刮痧的,更多的是贴耳豆。大家深刻体会到:无论是糖尿病足的预防,还是体质的调理,健康从来不是被动等待,而是需要主动学习、科学管理。
霍营街道和昌平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展的这场活动不仅传递了知识,更唤醒了大家对细节健康的关注 —— 从呵护一双脚到读懂自身体质,每一份用心,都是对生命最好的守护。


共0条评论
打开邻友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