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京北小河河道改造的核心目的在于通过生态修复、空间活化与功能升级,打造兼具防洪安全、生态景观、休闲娱乐与经济活力的国际化滨水空间,具体用途涵盖环境改善、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区域经济激活及城市形象升级四大维度。以下为详细分析:
一、核心目的:生态修复与城市更新双轮驱动


防洪安全与生态修复
北小河作为朝阳区北部水网的重要支流,历史上曾因泄水不畅导致洪涝灾害频发。改造工程通过水利水生态工程(如河道清淤、生态护坡建设)提升行洪能力,同时结合生态复式岸坡设计,形成“水下森林”生态系统,栽种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覆盖率达60%,有效改善水质。2023年水质已提升至Ⅲ类标准,2025年进一步达到Ⅱ类,达到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标准。
城市更新与空间活化
改造以“河道复兴带动城市更新”为理念,通过桥下空间联通、交通断点梳理、慢行系统完善等措施,打破车行路桥对滨河步道的阻隔,提升空间可达性。工程串联望和公园、北小河公园、大望京公园,形成12公里滨河慢行步道和8.4公里高品质滨水绿道,构建朝阳绿道系统的重要滨水节点。
二、具体用途:多维功能融合的滨水经济区
居民生活品质提升
休闲设施:沿河岸设置休闲步道、赛艇码头、冬季冰场,满足全龄段居民运动需求。
公园升级:推动北小河公园、大望京公园、华汇紫薇园3个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增设智能化设施、更新绿化面积约4.8万平方米,打造片区式花园城市样板。
社区连接:通过滨水空间联通14个小区,惠及6万余居民,改善居住环境。
区域经济激活
商业带升级:激发六佰本、北小河美食街等商业区活力,沿岸增设商铺、垂钓平台及7万平方米口袋公园,形成“水岸经济”消费场景。
文旅融合:规划设计3.3公里游船航线,与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联动,打造“两河一带”世界级滨水经济区,串联三里屯、燕莎、蓝港等商圈,开发滨水文商旅IP。
城市形象与文化展示
景观节点:结合漕运文化打造浮雕墙、特色景观桥梁及城市雕塑,强化地区辨识度。
国际奖项认可:北小河景观规划设计获IFLA亚太区风景园林奖,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三、实施成效:数据与案例支撑
水质提升:2011年水质恶化至V4类,2023年达Ⅲ类,2025年升至Ⅱ类,得益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处理规模从4万立方米/日提升至8万立方米/日)。
生态修复:主河槽形成水草丰茂、鱼鸟共生的景观,吸引红嘴蓝鹊、黑水鸡等18种鸟类栖息。
经济拉动:滨水空间建设带动周边土地价值提升,六佰本商业街改造后客流量增长30%,北小河美食街营业额同比提升25%。
四、未来展望:2025年全面开放
北小河(京承高速路至五环路段)改造工程已于2024年6月开工,2025年年底全面对外开放。届时,这条“亮马河2.0版”将实现:
生态价值:形成45公顷滨水绿地空间,构建城市生态通廊。
社会价值:为居民提供文化艺术、时尚潮流、自然生态的复合型休闲场所。
经济价值:通过游艇航线、滨水商业及文旅IP,助力望京打造国际化高品质片区。
结论:望京北小河河道改造是生态修复、城市更新与经济激活的综合性工程,其目的在于通过空间重构与功能升级,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化滨水经济区,最终实现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多重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