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多措并举深化推进“银龄行动”,让“余热”更“火热”,望京街道指导和协助各社区积极推动“银龄行动”拓面升级、提质增效。从2006年开始至现在,望京街道先后成立了大西洋新城社区“红烛姐妹花”志愿服务队、花家地西里三区社区“爱心”志愿服务理发队等18支志愿服务队,队员们化身文明劝导员、治安巡逻员、矛盾调解员等多重角色,用实际行动实现了“把群众的事做到位做到家”,为社区建设奉献了余辉。
今天
让我们走进
大西洋新城社区
一起感受
“红烛姐妹花”志愿服务队的志愿风采
▼▼▼
在大西洋新城社区里,有一支宛如春日暖阳般温暖人心的队伍——“红烛姐妹花”志愿服务队。她们就像一簇簇燃烧的红烛,用那炽热而柔和的光芒,照亮社区的每一个角落,践行着“党员八带头”的服务承诺,将志愿服务的温暖,丝丝缕缕地渗透到社区生活的每一个细微之处。这支充满爱与力量的队伍,精心打造着细致化、个性化的服务模式。她们敏锐地捕捉着邻里间提出的每一个微心愿和微需求,然后用心设立了“楼院自治靓起来”微项目。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社区的道路上,“红烛姐妹花”们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们身着整齐的志愿者服装,穿梭在社区的各个角落,真正把群众的事,一件件、一桩桩,都做到位、做到家。
在社区党委的悉心指导下,以“红烛姐妹花”志愿者为基础,一支由支部党员、志愿者、居民代表、物业代表共同组成的议事队伍诞生了。大家围在一起,开展赋能培训,学习“枫桥经验”,热烈地研讨交流。当分享楼门治理的典型案例时,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智慧和热情的光芒。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议事队伍的议事能力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活力也被进一步激发。
“红烛姐妹花”引领志愿者、物业、社区工作者共同开展废旧自行车清理和堆物清理活动。大家齐心协力,把那些占地方的废旧物品一点点清理出去,腾出了宽敞的公共空间。同时,她们还不忘引导居民提高安全意识,消除安全隐患。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楼门楼院变得美好、干净又安全。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形成了以居民为治理主体的长效机制,大家就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强化日常维护保持,实实在在地提升着社区居民的幸福感。
在“红烛姐妹花”的带动下,310号楼召开了“楼下议事会”。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共同制定了楼院文明公约。党员和志愿者们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引导居民把公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慢慢地,居民们自觉养成了良好习惯,文明新风就像春风一样,吹遍了社区的每一个角落,社区自治水平也进一步提升,大家“约”出了文明新风尚。
“红烛姐妹花”志愿服务队除了日常结对帮扶困难群体外,还在楼内积极号召邻里和睦、互帮互助。电动自行车电池上楼充电问题、楼下电动车保险声音扰民问题、邻里装修安装防盗门开门方向矛盾、腌菜大缸阻挡消防通道问题……这些曾经让居民们头疼的难题,在她们的调解下,都一一得到了解决。矛盾化解在楼内,人人参与社区治理,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参与模式,社区稳定了,平安社区也创建起来了。
310号楼深化“网格化党建+居民自治”的治理模式,在楼门院显著位置制作公示栏和通知栏,集中展示社区重要通知,公示包楼社工、红烛姐妹花、社区民警、物业服务各类服务人员,通过“亮身份、亮服务、亮职责”的方式,自治管理更加透明,社区共商共治共享水平不断提升,社区凝聚力和向心力也越来越强。
之前,一场突如其来的火情打破了社区的宁静。310楼某户居民操作不当,引发了火情。“红烛姐妹花”队长王燕秋就像一位临危不惧的指挥官,闻讯后立即通知所有志愿者。大家迅速行动起来,组织居民有序下楼逃离。王燕秋一边跑,一边大声提醒居民:“不要乘坐电梯,用湿巾捂住口鼻!”已经完成疏散任务的志愿者们,还主动在楼下维护现场秩序、安抚居民情绪。随后,消防队员迅速赶到,控制火情并将火扑灭。“红烛姐妹花”再次组织入户,询问居民是否受伤、统计经济损失。经过大家的齐心合力,全楼在本次火情中无人员受伤。她们在危难时刻挺膺担当,就像一面面鲜艳的旗帜,展现了“党员八带头”的先锋模范作用,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这是“红烛姐妹花”志愿服务队的志愿精神,她们热心社区服务,常常帮助困难人群渡过难关,为弱势人群奉献爱心。在她们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居民也都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不仅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还进一步提升了居民参与楼内事务自治的意识,居民的归属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为“五宜”社区建设奠定了强而有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