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很多年前,我第一次到潭柘寺的时候,听导游讲的几个桥段,至今记忆犹新:
导游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导游说,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
导游说,寺中大雄宝殿的鸱吻被乾隆命人拴上金链子;
导游说,潭柘寺的大铜锅做一锅饭够300人吃;
导游说,寺中的唐代银杏被乾隆赐名帝王树;
导游说,世间有皇帝驾崩帝王树就会掉落一个老枝,有新帝登基帝王树就会长出一个新枝;
导游说,帝王树最后一次长出新枝是新中国成立那年,最后一次掉落老枝是毛爷爷去世那年……
然而,现在再到潭柘寺,这些桥段不再被提起。尤其是秋天来临、秋意渐浓的时候,人们来潭柘寺,除了信徒是烧香拜佛之外,其余都是游客,就是来寺里赏秋。至于我,目的更纯粹,就是来拍帝王树的。当然,顺带着赏秋。
在我看来,潭柘寺的秋,是禅。



潭柘寺的秋,是从这株千年银杏开始的,也是围绕这株千年银杏展开的。它就是植于唐代、已达1400岁高龄的帝王树。就像:一切果、皆有因,而一切因、皆有果。

(此片拍摄于去年,目前配王树还在倔强地绿着)
提起帝王树,就不得不提距它咫尺之遥的配王树。配王树几乎与帝王树一样高寿,亦有1300岁。两树因缘而识,继而为伴、一伴千年有余,又非一个缘字了得。

(此片拍摄于去年,目前帝王树刚不情愿地发黄,叶子还好好地长在树上)
金黄的叶片簌簌飘落,在古殿前铺成圆满。每片叶子旋落时,都像在诉说一个轮回。阳光透过枝叶缝隙,洒下斑驳光影,游客走过,衣袂带起几片落叶,又轻轻落下。



沿着石阶缓步向上,道旁古松苍劲依旧。山风吹来,窣窣作响,像是众僧经诵。钟声从高处传来,浑厚悠远,在空山里久久涤荡,仿佛能洗净一切杂念。

大雄宝殿前香火缭绕,青烟与金叶交织升腾,犹如因果不断轮回。清风吹动地上的落叶,沙沙作响,带着某种神秘的韵律,不急不缓,持续而辽远,仿佛流动的不是风、也不是落叶,而是时光本身。


站在寺中最高的毗卢阁远眺,远山层林尽染,近处殿宇巍峨。秋风过耳,不似春风撩人,也不似夏风燥热,而是带着澄澈的凉,让人心神清明。

这一刻忽然明白,潭柘寺的秋色所以动人,不在于色彩斑斓,而在于万物在凋零中展现的从容。飘零即是归根,凋谢亦是圆满——原来禅意就藏在这枯荣之间,等待每个有心人驻足聆听。 
#最美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