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复刻农耕智慧:手工风谷机里的文化传承与成长

当城市里的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田间劳作,如何让他们读懂 “粒粒皆辛苦” 的深意?霍营文化活动中心以 “复刻农耕智慧・手工风谷机” 为主题的活动,用一段视频、一次手工实践,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传统农耕文化的大门,近 30 位同学在动手与思考中,收获了知识与成长的双重惊喜。

活动开篇,一段关于风谷机的科普视频让现场瞬间安静下来。屏幕里,从水稻播种、生长到成熟收割的全过程缓缓展开,金黄的稻穗在田间摇曳,而当镜头转向传统风谷机时,孩子们的好奇心被彻底点燃 —— 原来这种看似简单的木质工具,能通过风力分离稻谷与谷壳,是老一辈农民劳作时的 “好帮手”。视频中还详细演示了手工风谷机的制作步骤,从木材打磨到零件拼接,每一个细节都透着农耕智慧的巧思。“原来我们吃的米饭,要经过这么多步骤才能来!”“农民伯伯做风谷机、收稻谷一定很辛苦!” 观看过程中,孩子们小声交流着自己的发现,在直观的画面里,不仅读懂了风谷机的工作原理,更真切体会到农民劳作的不易,“爱惜粮食” 的道理也悄悄住进了心里。

视频结束后,手工制作环节正式开启。与以往不同,本次活动特意留出 “孩子独立创作时间”,家长们默契地在一旁等候,将舞台完全交给孩子。分发好木板、竹签、棉线、小齿轮等材料后,孩子们拿着图纸认真研究起来 —— 如何将底座固定平稳?怎样让风叶转动起来?如何模拟 “分离谷壳” 的功能?这些问题对初次接触传统农具手工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不小的挑战。

遇到难题时,孩子们没有退缩,反而自发形成了 “互助小组”:有的孩子发现固定齿轮的小技巧,立刻分享给身边卡壳的同伴;有的主动帮手劲小的同学按压木板,确保拼接牢固;还有的一起对照图纸讨论步骤,你一言我一语梳理思路。从小心翼翼地打磨木板边缘,到耐心调整风叶的角度,再到尝试让齿轮与风叶联动,孩子们的额头渐渐冒出细汗,却始终专注又认真。当第一个孩子成功让自己的风谷机风叶转动起来时,现场响起了自发的掌声,这份喜悦也感染着每一个人。


遇到难题时,孩子们没有退缩,反而自发形成了 “互助小组”:有的孩子发现固定齿轮的小技巧,立刻分享给身边卡壳的同伴;有的主动帮手劲小的同学按压木板,确保拼接牢固;还有的一起对照图纸讨论步骤,你一言我一语梳理思路。从小心翼翼地打磨木板边缘,到耐心调整风叶的角度,再到尝试让齿轮与风叶联动,孩子们的额头渐渐冒出细汗,却始终专注又认真。当第一个孩子成功让自己的风谷机风叶转动起来时,现场响起了自发的掌声,这份喜悦也感染着每一个人。








这场 “复刻农耕智慧” 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近距离触摸到传统农耕文化的温度,更在实践中学会了珍惜、懂得了协作。未来,霍营文化活动中心还将继续挖掘传统文化与实践结合的活动形式,让更多孩子在体验中收获知识,在成长中传承智慧。


共0条评论
打开邻友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