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微社区:
花家地西里
乱贴乱涂的小广告、占据消防通道的堆物堆料、存在安全隐患的电动车乱停乱放……这些难根治、易复发的“城市病”始终困扰着居民。
据望京网小编了解:望京街道花家地西里社区通过用好社区治理这剂良药,在治理“城市病”的同时,打造“楼门美术馆”,提升了环境水平,并实现了楼门文化的“居民订制”。
走进花家地西里二区205、206、207号楼一层,立刻会被绚丽的彩绘墙面、精致的书画作品吸引,如同置身于美术展览之中。而这正是花家地西里社区党委通过居民自治方式,打造的“楼门美术馆”。
“以前,楼道里特别乱,全是乱停的自行车,都积灰了。小广告也很多,清理之后用不多久还会有。”在花家地西里社区207号楼居住了十多年的居民马会古表示,“以前一分钟都不想在楼道里待,大家都匆匆而过。现在,我们都愿意慢慢走,看看美术作品。”
从居民“看着就烦”到现在“喜欢的不得了”,花家地西里社区党委通过引导居民自治,找到了楼门环境提升的“良方”。
社区党委书记李小玲介绍,面对居民楼内小广告乱贴乱涂、消防通道被遮挡、堆物堆料多等难题,社区党委起初也很“头疼”:“从以往的工作经验来看,定期的清理、整治效果难以持久,很可能存在‘屡战屡败’的情况,我们希望找到长效化、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想要持续维护环境,居民的日常参与尤为重要。花家地西里社区党委调动居民力量,以205、206、207楼院作为楼门治理试点,进行治理。在开展治理的过程中,社区党委通过“三个引导”,让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主角。
| 引导居民提出提升建议 社区党委多次召开居民会议,并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听取居民意见,尤其是具有设计、美术从业和学习经验的专业人士意见,引导更多居民关注家园环境升级。 |
| 引导志愿者开展环境提升 社区党委组织志愿者开展环境清理,并整合社区党员、楼门长、志愿者力量组成巡视队伍,按照分组维护环境,及时清理新增隐患。 |
| 引导文化达人助力楼门建设 社区党委邀请有书法、绘画、手工基础的居民,用自己的作品装点公共空间,真正实现公事共办、家园共建。 |
在社区党委与居民的共同努力下,205、206、207楼从脏乱到“楼门美术馆”的华丽转身得以实现。与普通的楼门粉刷升级相比,花家地西里社区“楼门美术馆”的打造,更突出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的作用。
| 环境清理居民全程参与 居民志愿者对环境的治理,进一步激发了居民爱护环境、扮靓家园的热情。同时让更多居民看到了环境的变化,提升了共同维护环境的意识。 |
| “美术馆”风格居民广泛提出建议 205、206、207楼“楼门美术馆”的彩绘风格各有不同。社区党委通过多种渠道征求居民意见,引导居民为“自家事”建言献策。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205楼的海洋主题彩绘墙,让居民的创意在楼门公共空间升华。 |
| “艺术品”展示社区文化底蕴 社区工作人员王佳丽介绍,三栋居民楼内共张挂了200多件书画、手工作品,全部出自居民之手。社区党委还根据不同主题,对“楼门美术馆”作品进行更新,让居民们能够定期看到新作品,保持新鲜感。 |
“楼门美术馆”的建成,既让居民看到了楼门的变化,在消除隐患的同时提升了家园颜值,同时也是花家地西里社区将党建引领居民自治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以文化气息装点楼门,引导居民共治共管的重要成果。
在建设“楼门美术馆”的过程中,花家地西里社区还有三大收获。
| 进一步拉近了与居民、辖区单位的距离。 在环境清理、绘制彩绘墙、用居民原创作品装点楼门过程中,社区党委处处注重听取居民意见,引导居民和辖区单位广泛参与。社区居民也以此为契机,了解了花家地西里社区党委在为群众办实事方面的理念和举措。 |
| 建成了有热情、有机制、有专场的志愿者第一梯队。 建成“楼门美术馆”的同时,花家地西里社区党委也实现了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升级,优化志愿者力量,建立健全了巡视、维护、清洁等治理机制,让志愿者力量更加标准化、制度化、专业化,为社区下一步在其他楼院进行环境升级奠定了基础。 |
| 动员居民大V力量,在“共治”的同时让社区建设更加“精致”。 社区党委通过走访交流,邀请了在绘画方面颇有造诣的李世刚、崔同聚等画家分享美术作品,共同装点楼门,进一步提升“楼门美术馆”的艺术水平和居民的文化水平。 |
花家地西里社区在205、206、207楼打造“楼门美术馆”,用良好的楼门面貌赢得了居民的关注和赞许,也让更多居民参与到环境维护当中。社区党委书记李小玲表示,按照规划,将继续对其他楼院进行升级,并以此为契机,引导更多居民参与家园建设,用好党建引领居民自治这一良方,治理“城市病”。
为咱大望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