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引路线 积极助人
在各个站台之间,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头戴黄色帽子、身穿“柠檬黄”衣服、斜挎背包,在人潮拥挤的时候,有序引导乘客上下车。今年55岁的闫小均也是其中一员,她用4年的坚守,将自己变成了站台上的“活地图”。
文明引导员是一个很平凡的岗位,在这个平凡岗位上,每一个人都尽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随身携带地图 方便乘客出行
“我想去北京西站怎么坐车?”一位身背大件行李的乘客,向闫小均展示着自己手里已经出现裂痕的地图。“您可乘坐地铁14号线到九龙山站,换乘地铁7号线之后到北京西站下车即可。”看着乘客手里破损的地图,闫小均一边解答一边拿出自己的地图,“您用我的吧,路线已经加粗了,换乘站给您用圆圈圈起来了,如果您还有别的疑问,可以到站之后询问别的引导员。”
2017年3月刚入职时,对于乘客的出行疑问,闫小均有很多都无法及时解答。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闫小均在自己的小挎包里装上本和笔,将乘客询问率高的地址、站点等全部记下来。她还随身准备小地图,方便自己随时查看。“现在乘客的出行疑问我基本都能回答正确,但我还是会准备一张小地图,为那些有需要的乘客准备。”闫小均翻开背包,“我还准备了口罩,以备不时之需。”

遇到突发情况 立即上前帮忙
站台上还会遇到许多突发情况,如乘客晕倒、物品丢失、手机跌落站台等,其中,有一次突发事件,让闫小均印象深刻。
2018年的一天早上,闫小均正在引导到站的乘客有序下车,旁边的站门突然有一位女乘客晕倒在地,口吐白沫,浑身抽搐。闫小均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跑过去查看情况,并拨打120。
“她是不是得过癫痫?”闫小均朝着女孩身边一直抹眼泪的老人问道。
“我之前有个朋友也得过癫痫,处理起来有经验。咱们先不用动她。等她稍稍好转之后再把她扶去休息室。”闫小均一边向老人解释,一边对周边的乘务员说道。
很快,120到达。闫小均协助急救人员一起将女孩扶上了救护车。“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乘客低血糖,突然间脸色煞白,这个时候,我们都会上前给乘客一颗糖,建议他休息一会儿再走。”闫小均说道。
初任班长 收获一众好评
2020年10月,在区文明办的组织下,望京街道公共文明引导员开始在地铁14号线望京站引导服务,已经有3年经验的闫小均因为表现优异,被任命为望京站文明引导员班长,负责带领4名新成员一起在站台服务。
“您好,请问北京站怎么去?”地铁站刚开通没多久,就有乘客向新来的同事询问出行路线。“您稍等,我请班长为您解答。”很快,闫小均来到乘客身边解决了其出行难题,新同事拿出自己的小本子,将“师傅”说的出行路线详细记下。
由于北京地铁线路有十几条,14号线地铁望京站又是换乘站,人流特别大,周边公交站较多,对于刚加入的文明引导员队伍的“新人”来说,要在短时间之内记住众多路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平时,我们可以多关注一些和交通出行有关的微信公众号、交通广播、新闻报纸等。由于地铁望京站是14号线和15号线的交汇站,前往郊区、周边、三环的乘客较多,咱们可以先记住这几点中的著名建筑、火车站、医院、景点等。”在工作例会中,闫小均向“徒弟们”传授着自己的经验。
付学军、王鸣岩、李培盛、康宁积极听取闫小均的意见建议,并根据自身情况不时拿出小本记录。很快,整个队伍对周边的路线都熟记于心。
“现在,我们组内所有成员对乘客的出行疑问都能回答得十分准确。”闫小均说,“而且,我们14号线望京站班组还得到乘客、乘务员等多方面的表扬。”
望京辖区内,还有许多文明引导员像付学军、王鸣岩等人一样,为引导乘客文明出行默默努力着。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们用自己的耐心和坚持,做出了一件又一件不平凡的事,让我们为他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