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甄别,“肺”常关爱--肺结节全周期管理中心启航暨专家讲座开始报名啦~

  • 小编8号
    Lv.11 一派护法
  • 2025-10-20 15:07:44


专业解答

这些问题是许多患者在肺结节诊疗过程中常遇到的困惑。肺结节,特别是磨玻璃结节,其处理方式需结合个体情况综合评估,既不能一概而论,也不宜盲目干预。为帮助公众科学认识肺结节、了解规范诊疗路径,我们将于本月10月27日举办“肺结节科学管理与健康讲座”启动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专业讲解与互动交流,解答常见疑问,传递科学管理理念,助力患者与家属做出更加理性的健康决策。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首位的恶性肿瘤。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新增肺癌病例预计超过250万例,其中约180万人因此死亡。在中国,肺癌同样是威胁公众健康的重大疾病,2025年新发病例预计达106万,死亡人数约73万。

由于肺癌早期症状常不明显,许多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肺癌预后的关键。

当前肺结节诊疗领域面临“两极分化”的困境:一方面,部分早期肺癌患者可能被漏诊或误诊,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另一方面,也存在将良性结节过度诊断为恶性,导致不必要手术的情况。对肺结节实施覆盖精准筛查至康复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并提供个性化全程照护,是应对这一困境的关键所在。


专家支招
明德医院肺结节全周期管理中心:科学管理,全程守护



  • 全程闭环管理: 构建“筛查 → 分层评估 → 微创干预→ 术后康复/随访”的无缝管理路径。

  • MDT多学科联合: 整合胸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放射科、中医科等多学科专家智慧,为每位患者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精准筛查:低剂量CT与AI辅助双重保障
  • 科学筛查的基石是新一代低剂量螺旋CT技术,在保证高清成像质量的前提下显著降低辐射暴露,尤其适合长期吸烟史、肺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在此基础上,引入AI智能辅助系统作为重要支撑:能有效识别毫米级结节。利用人工智能、肺结节三维重建及基因检测等前沿技术进行精细评估。可自动标记微小病灶(如3mm及以上),精确分析其位置、大小及密度变化趋势,提升对磨玻璃结节等隐匿性病灶的检出能力。

  • 严格专家复核机制: 所有AI初筛结果均由专业医师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如病史、风险因素)进行全面复核与判读。

  • 精准诊断技术: 对于筛查出的高危结节,医生将综合评估,必要时采用肺癌七项抗体检测、肿瘤标志物分析、液体活检等精准检测手段。如需病理确诊,可应用无痛支气管镜导航活检(实现精准定位穿刺)或超声/CT引导下经胸壁肺结节穿刺活检技术。

02
分层评估:基于风险等级制定个体化管理路径

明德医院肺结节管理中心依据详尽的检查结果,由MDT多学科团队对每位患者进行科学的风险分层评估。依托完善的“一人一档”健康档案系统,针对不同风险层级的患者(从低危监测到高危干预),制定规范化的管理策略与诊疗方案,确保精准干预与个体化需求的高度契合。

03
微创干预:MDT联合制定方案,发挥微创优势

对于评估后确需干预的高危结节或复杂病情患者,中心采取MDT多学科协作模式。胸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放射科、中医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从各自专业角度深入分析病情,为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动态监控策略或力求小创伤手术/微创治疗方案,确保诊疗决策紧密贴合患者具体状况。


04
术后康复与随访:多学科协作,守护长期健康

对于术后患者,肺结节管理中心通过多学科协作(MDT)模式,由康复师、呼吸科医生、营养师等专家同步介入,共同制定并实施全周期康复管理计划。康复进程配套规范化的长周期动态随访机制,包括必要的影像学复查、肿瘤标志物动态监测等,为患者术后恢复及长期健康管理提供持续保障。

明德特聘权威专家联合明德放射科主任现场互动答疑


参与者可与明德特聘权威胸外科专家及明德医院放射科专家面对面交流,获取针对个人情况的专业建议,助您理清诊疗过程中的疑惑。


共1条评论
2025-10-21 07:46回复 0
打开邻友圈查看更多